找到相关内容1067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

    ,并不重在于区分整体价值的高低。唐君毅在此的判别工作有所摄取于黑格尔的辩证思维与天台华严宗的判教思想[[47]],特别是华严“六相圆融”中“体、相、用”三分的思维方式。他具体地进行一神教(基督宗教)...众多佛经教理的差异。而天台宗 智顗“五时”、“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的判教论是慧观以来之判教论的综合。华严宗 法藏“五教十”的判教论则是依天台的判教所修补改造而成。参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三)...

    陈振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777110.html
  •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2)

    长安而建设的平安新城,为促进全国宗教文化的新兴运动,仍派遣僧俗入唐留学,于是复有天台、真言两的开创。   1.天台宗:由中国智者(531—597)所创,其教义是根据《法华经》,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也...天台开宗大师最澄和高野山真言开宗大师空海。这两位大师都于唐贞元二十年(804)泛海入唐求法。最澄和他的弟子义真乘日本遣唐使第二舶于当年九月到达明州,并转赴台州,从天台山修禅寺道邃、佛陇寺行满学习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281886.html
  •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宋、辽、金、夏宗教概述

    中兴 ,出现了羲寂、义通、知礼、遵式、悟恩、智园、庆昭等一大批天台学僧,在社会上广泛宣扬天台宗 一念三千 、 性具善恶 等理论,对宋代哲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另外,知礼与悟恩,庆昭、智园等人,因天台创始人...著作者,但宗绪不清。律宗因传戒的需要代有传人,不过社会影响不大。净土宗则因其为僧俗信众提供了一幅生动直观的西方极乐世界享乐图,且方法简单易行,故入宋以后成为天下共,禅宗、天台宗以及居士中皆有以倡导净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0982974.html
  • 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置

    ,第三章是真谛言阿摩罗识,第四章是《摄论》与《成唯识论》,这四章叙述中国所传前后期唯识学的全部内容;第五章是《楞伽经》与《起信论》,第六章是《起信论》与华严宗。第三部专述天台一家之学:天台的性具圆教...、终、顿、圆五教。华严宗祖师贤首把天台智顗所说的圆教称为「同教一乘圆教」,自所判的圆教则称为「别教一乘圆教」。因此在中国佛教的传统判教思想中,实有两种圆教观念。牟先生在《佛性与般若》中着力讨论这两...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1083473.html
  • 现代文化新特征人间佛教新使命

    之类皆成为天台教寺体制应有之义。由于这样一种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制度文化保障,延庆寺改制成为宋代天台承前启后的里程碑,继承智者大师创造精神,引当时先进的制度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二、近代佛教制度...,涤砚熏毫写意,上闻知府学士。伏念(知礼)夙缘熏习性,好天台智者所说法门,故讨寻其意,讲说其文,如解而行,不闲寒暑;忍苦忘劳,于今四十余载。盖知此教解圆行顿,理观事仪合一,而进趣于解脱之门,可保任矣。...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415484221.html
  • 论智顗的“生态放生”的启示

    目前佛教界流行的这种以“救死”为目的的“人工放生”,而是天台创始人智顗(538—597,号“智者大师”)发展出来的以“护生”为目的的“生态放生”,这种“生态放生”可能还不为今天的绝大多数佛教徒所熟悉...放生仪规”来操作的“放生”不可同日而语⑤,因为这种组织化规模化的按“放生仪规”来操作的“放生”仪式乃是由喜欢创制佛教忏仪的天台宗发展起来的,其大致情形如下:   中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684672.html
  •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法华宗二人,律宗二人,三论宗三人,加小乘成实宗;法相宗三人,加小乘俱舍宗”。天皇同意,下诏按奏文之数度僧,对受度者应先考试,注重考察他们对义理的了解和持戒情况。这样,在原来的奈良六之外,天台宗正式...的天台宗出家人在下山受戒时,往往转入此,或不再归山。鉴于这种情况,最澄决心改变必须下山受小乘戒的常规,提出:天台宗是大乘圆教,此的得度者不应下山受小乘戒,只要在比叡山受大乘戒(也称菩萨戒,依据《...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10289947.html